中研普華報道:
近年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對中藥注射劑的安全風險始終保持高度警戒,將繼續采取各種措施加強中藥注射劑的安全監管,促進企業開展上市后藥品的安全性研究,完善企業風險管理措施,促進中藥注射劑整體安全性水平提高。
目前在臨床上,很多醫院也開始重新審視中藥注射劑的利與弊。據了解,目前北京有的醫院并無中藥注射劑,而積水潭醫院中醫科日常診療已經不再使用中藥注射劑,只有經過中醫專家會診方可開方。
浙江2013年基藥招標也明確指出不增補中藥注射劑。湖北衛計委也在《關于推薦基本藥物省級非目錄藥品的通知》中倡導,不推薦抗微生物藥品和中藥注射劑。2014年,將是各省招標年,以上幾個先例是否會對各地招標產生影響,有待觀察。
隨著各地招標序幕拉開,質量優先權衡考慮的新型招標模式被看好,這對于生產技術過硬的優勢品種無疑是一大利好。而生產成本又是影響產能的一大因素,國家去年對部分企業進行調查,就是想摸清企業成本利潤率,為確定價格體系做準備。但考慮到中藥材價格近年快速上漲,企業成本走高,降價會影響到很多中藥企業的積極性,即使降價,動作也不會像化藥那么大,而且可能有升有降。
隨著醫改政策的深入,醫生處方監管趨嚴以及反商業賄賂打擊力度的加大,醫生濫用中藥針劑的現象將得到改善,臨床療效不顯著、可替代性強、以及沒有通過安全性再評價的針劑或將受到遏制。
隨著行業洗牌、新版GMP大限到來,未通過新GMP認證的企業,暫時停業整頓,最終通不過的進入關停程序,努力后過關的將繼續生產。未來或將有千家醫藥制造企業會被整合。這對中藥注射劑生產企業特別是產能和營銷力有限、同品競爭激烈的中小企業來講,壓力巨大。
而對于多數通過新版GMP認證后的企業,幾乎有一個共性,產能得到了提升,但產力閑置,未來有可能會出現代工生產的趨勢,這樣既可充分發揮自有產能,又能滿足其他企業的生產需求,實現雙贏。
CFDA將會繼續采取各種措施促進企業開展上市后藥品的安全性研究,完善企業風險管理措施。隨著GMP的推進,未來中藥注射劑將向療效確切、不良反應發生率低、工藝水平先進、質量可控、控制項目和指標無缺陷、質量標準明顯提高的優勢大品種集中,甚至有可能會出現代工生產。
2013年的國內中藥材市場在動態平穩中,新苗頭、新力量、新希望不斷出現,給行業注入新的前行動力——這其中,資本力量不容忽視,甚至已成為維持2013年國內中藥材行業繼續高位運行的主因之一。
從整體層面上來看,2013年度國內中藥材市場,以整頓、規范為主線的“梳理”思路貫穿始終,亦可稱為年度主題詞。資本與資源的“聯姻”已成為常態。在經過合理引導、透明規范后,資源經濟必將成為我國中醫藥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也將成為產業“大鱷”們爭相拼搶的“富金礦”。
在行業改革、治理不斷深入前提下,2014年注定又不會是個平靜年。一方面,醞釀了近兩年的國家中藥材產業中長期規劃,有望在年初正式定稿,建設中藥材現代生產供應保障體系,必將成為整個規劃中的重中之重;信息服務平臺、藥材資源動態監測、電子商務平臺和倉儲物流平臺應成為該體系的核心內容;而呼吁了多年的中藥材保險、戰略儲備等措施也有望出臺。
作為市場經濟初期階段產物的傳統中藥材市場,已完成行業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歷史任務,其逐步退出歷史舞臺只剩下時間問題。但在新的流通體系尚未完全建立現狀下,不斷加強對傳統中藥材市場的整頓、嚴管和凈化將成為常態。因而,粗放、落后的傳統貿易方式日子將越來越難過。
藥市俗語云:“行商不如坐商,坐商不如臥商”。在以“行商、坐商”為特征的傳統貿易模式日薄西山背景下,以囤積炒作為盈利手段的“臥商經營”方式將愈演愈烈。加上大企業、外部游資的強勢介入,中藥材原料保障供應將面臨嚴峻挑戰。這種業態,一方面會倒逼醫藥企業走向生產源頭,以產銷對接、生產基地方式來保障自身原料供應;另一方面,也會維持中藥材原料價格相對高位運行,不至于再次陷入“大上大下”的歷史怪圈。
同時,中藥原料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資本介入行業的強烈渴求,都將刺激有識企業及早打通中藥產業全產業鏈。利用現代電子商務平臺、融資平臺等手段將資源、金融、成品銷售等充分整合、架構,最終打造中醫藥行業的“航空母艦”。因此,大健康時代正以爆炸式增長態勢撲面而來,中醫藥行業因而也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面對機遇,作為物質基礎的中藥材原料供應端遠沒做好準備。中藥這個千年傳統行業已讓我們折騰太久、期待太久。但從2013年諸多正能量來看,積弊正在發展中不斷得到解決;2014年這種正能量必將被加速放大,進一步推進行業的提檔升級。
|